諦觀無常

2015120900:00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



 

諦觀無常契真心 

不生不滅的心,是根本也是永恆 

佛法說「無常」的道理,目的即是從觀天地、
世界的無常,進而了悟當下這念真常本心。
天地間一切眾生依、正二報有形有相者,包括山河大地、生命中的衣、食、住、行等,都是「無常」。

這一切都不是永恆存在的,有生必有死,
有成必有壞,只有這一念心才是根本、才是永恆。

如果不了解天地世界無常的道理,
而想從中求得一個不死的境界,絕對是找不到的。 

觀無常 

假使無法當下契悟這念本具的真心,
就必須「觀無常」──由觀生滅而契悟不生不滅的境界,所謂「諸行無常,是生滅法,
生滅滅已,寂滅為樂。」
契悟了不生不滅的這念心,才是最真實。 

「觀」是心思惟,以般若的智慧思惟「無常」的道理。首先,觀外面的世界有成、住、壞、空。這個世界最終會被大三災、小三災所毀滅──在初禪天的天人,仍有瞋心,所以會感得火災;二禪有貪心,
會感水災;三禪仍有出入息,會感風災。

天上都保不住了,何況是人
為什麼要先觀外面世界的無常?
因為這個世界的財色名利、燈紅酒綠,
種種欲樂,讓我們牽腸掛肚產生種種執著、
障礙,一旦了悟無常,
了解這個世界最後終會壞滅,一切歸於空。
如此,還有什麼可罣礙!
再者,思惟每個人都會老、病、死──人老了,
頭髮變白、皮膚變皺、彎腰駝背,龍鍾老態;
一朝病了、死了,屍體又髒又臭,
最後只剩一具白骨。此時,那裡還有什麼冤、親、愛、憎,全部都一掃而空。 

最後,再觀這念心也是無常──早上起床,
念頭一動,就是生;起床後,開始穿衣,
起床的念頭滅了,穿衣的念頭生起;接著著襪,
則穿衣的念頭又滅了,著襪的念頭又生起。

所以從早到晚,念頭都是在活動,念念遷流,
新新不住,就是無常。

假使不知道觀心念無常,就會認為穿衣,
是我在穿衣;著襪,是我在著襪,這就是我執。
觀心無常,始終注意這念心的生滅──念頭生起是「生」,念頭去了是「滅」,注意心的生滅,
起了妄念馬上覺照。

最後,忽然一念相應,這念心達到沒有生滅,
此時整個身體都不存在了,這念心廣大無礙,
內內外外都看得清清楚楚,這就是「寂滅現前」。

這個觀法,要靠自己平常多練習,功夫純熟了,
慢慢地就得到定境;進一步,與無為心、
不生不滅心、寂滅心相應,此時禪定現前,
就能體會佛法的真實性。 

尋求安身立命之所 

既然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無常,人生在世,
最後都是一場空,沒有什麼可執著、可留戀的,
這樣看來,人生豈不是很消極、悲觀?
所以進一步,要在生滅中找到不生不滅性,
這才是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。 

《楞嚴經》中,波斯匿王請示佛陀:
「世尊!您講的生滅心,我能了解;但不生滅心在生滅心當中,這個道理我不明白,恭請世尊慈悲開示。」世尊告訴波斯匿王:
「大王!您六十二歲看恆河水,與三歲時看恆河水相較──三歲時的童顏紅潤、光澤,
而今六十二歲的容貌已是變老變皺;
而三歲時看恆河水的心至今卻沒有變壞,
沒有老少之分。大王!色身會變皺,是無常,
屬於生滅;心不會變皺,是常,屬於不生不滅。
大王!色身雖有生有滅,受無常生死,
但這念心是不生不滅,不受生死。」
每個人都有生滅心,知道生滅中有個不生不滅性,
這是最寶貴的。
生滅心中有不生不滅性,如金在礦,
有了金礦要找到真金,必須就要披沙揀金──生滅心(貪瞋癡的心)是金礦,生滅心(金礦)中有不生滅性(真金),即貪瞋癡裡面有自己的佛性。
若能披沙揀金(起觀行去貪瞋癡)就能得真金(成佛),否則礦還是礦,始終得不真金。
所以,修觀行,目的就是在轉識成智,了生脫死。 

契悟「涅槃寂靜」 

無論是大乘、小乘,都要契悟這念不生不滅、
涅槃寂靜的心,才是最究竟。
要達到「涅槃寂靜」必須修觀行法門,功夫相應了,對於外面的境界,才能看淡;看淡了,方能看破;
能看破,進一步才放得下。
否則,看不淡,雖然告訴自己不要想,卻偏偏要想,這是由於八識田中的種子,執著外面的境界為實有,以致看不破、放不下。
所以,「無常觀」即是透過思惟慢慢地分析,
了達萬法皆是無常,虛妄不實,
這就是般若智慧、就是內照、就是觀行。
「無常觀」修習久了,自然就能看破、放下。 

「無常觀」的法門,無論是出家、在家都可以修習,經由此法門,就能契悟這念不生不滅的心性。
契悟了以後,這念心時時安住在正念、安住在定慧,這念心不攀緣、不顛倒,時時清楚、明白,能作主,這就是智慧心。
有了智慧心,就能觸物起照,照見外面的順、
逆境,一切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都是無常,
就能對治心中的貪瞋癡慢疑邪見等煩惱。
如此,心就能得解脫、得自在。


音樂:童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