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云「五度皆盲,般若作眼」。

2016040600:00



 





 

禪宗云「五度皆盲,般若作眼」。
大乘菩薩道,如沒有智慧作引導,很難究竟。

1.布施度慳貪
布施須有智慧做引導,因為福德是有限福報,福德性是無量無邊的智慧。一般布施,強調是外在如,舖橋造路,義工,如沒有智慧的布施,如何度慳貪?如何使眾生明理修行,跳出輪迴?智慧布施:為利益一切眾生「應如是布施」,既可渡人渡己,亦可破一切無明障礙,真正做到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」。

2.持戒度邪淫:
無相頌云:心平何勞持戒?持戒非外在克制,而是內在心平氣和。有智慧之人當知「心地無非自性戒」。一般持戒:拿幾百條戒律來框住自己,以外在掩飾內在,怎麼有道?
智慧持戒:即心戒。自我提醒,自我反省,自我警惕,自我督促自己。

3.忍辱度嗔恚:
能歡喜做,甘願受,順逆皆喜。何來忍辱?一般忍辱:用降伏方式,而沒有化掉,心境無明累積過多就會爆發出來,自己修為不足,焉能渡眾呢?
智慧忍辱:要化忍即是無生法忍。有事接納它,轉化它,放下它,化煩惱為菩提,籍一切不合理來成長自己。

4.精進度懈怠:
心初發心的堅持,若能把凡業當聖業來耕耘,把逆境作為成長自己的機會,則一路走來才能始終如一。一般精進:只求外在的成長。而忘記將來成就即是心性修為的成長。
智慧精進:籍境煉心,展現無限慈悲智慧,讓心性一片光明,才不會產生愩高,我慢等習性毛病。

5.禪定度散亂:
無相頌云:「行直何用修禪」?當心平氣和時時流露佛的歡喜心,那來妄念一大堆。
一般禪定:執著於打坐守靜,當事境來臨時,又妄念紛飛,心頭亂紛紛,終不是究竟法。
智慧禪定:不求心境上內外無事,但透過智慧達到「事來則應,事去則靜」,才真正「內不亂,外離相」。修六度萬行最終目標,空,捨棄有所渡,因為眾生是自性自渡,非佛渡。不執我身:不執眾生是我(色身)所渡。不執法:不執我修的是上乘佛法,最後連「成就智慧」亦要捨去。
禪宗云:「只有無我的人,才能悟入佛的智慧」。

共勉之。南無阿彌陀佛。









佛教音樂 - 好風如水